前面给大家说到了
感觉统合训练的顺应性原则,其实感觉统合训练还需要遵循内驱力原则。大家既然都知道了感觉统合训练应遵循顺应性原则,那就会有人问
什么是感统训练的内驱力原则,下面感统100网小编就继续为大家解释一下
感觉统合训练的内驱力原则。
内驱力,是在儿童内心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,它能够推动身体活动以满足需求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当儿童肚子饿了,就会涌现出强烈的进食欲望,这种内驱力驱使着他寻找食物来满足需要。当儿童吃饱时,内驱力降低,吃东西的行为也会随之停止。
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内驱力通常是在身体与环境的互相交流中形成的,它存在于儿童机体内部,实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力量,能够给予儿童积极的心理暗示,具有驱动型的效应。这种内驱力是最原始的,积累了整个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儿童大脑中的反应。
在训练中,儿童心中产生的内驱力主要有以下三种。
(1)认知内驱力: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儿童自身需要的内部力量。这种潜在的内驱力,要通过儿童对训练意义的不断认识,以及在训练中不断取得成果,才能真正表现出来。训练人员可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,巧妙创设问题情境,并将训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、知识背景联系起来,激发儿童的认知内驱力。
(2)自我提高内驱力:这种内驱力是儿童在与其他人的比赛中,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产生的。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需要一种集体活动的环境。
(3)附属内驱力:为了赢得训练人员的赞许和认可,儿童会产生一种认真训练、积极表现的附属内驱力。这种内驱力的激发需要儿童成就感的积累。
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,内心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内驱力来发展感觉统合。例如,我们并没有告诉幼儿应该怎样爬行、怎样站立,但他们心中的内驱力会引导着身体尝试这些行为。所以,要给予儿童充足的机会,让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求发展,一再尝试、一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。如果儿童内心缺乏内驱力,那感觉统合的发展将寸步难行。
在
感觉统合训练中,注重内驱力原则可以让儿童产生努力改变现状的内在愿望,并积极主动、自觉独立地参与到训练中去。另外,内驱力原则强调儿童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,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。所以,家长不宜在训练中过度保护孩子,更不要无条件地支持。同时,训练人员也要发挥出主导作用,通过鼓励、启发等手段引导儿童的主动性,激发他们的内驱力,以此达到更高的训练水平,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