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统训练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事,家长也要坚持。大部分家长在家里并没有按照要求给孩子开展家庭训练,当然也就不会有效果。为什么家长明知感统训练很好,却不陪伴孩子开展训练呢?
经过调查,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:
一、家长自己本身感统不佳,不会玩。把感统训练真的当成“训练”,逼迫孩子按“标准”完成,有些年幼的孩子玩了几天觉得无趣就不肯再继续,而家长技穷,不会变化,不会增加趣味性,为了完成任务而态度生硬,孩子根本不会配合。
二、家长能量不足。陪伴孩子开展感统训练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,家长如果自身能量不足,很容易就累了,累了之后显得耐心不足,对孩子无法正确鼓励,孩子不开心,家长亦不能陪同孩子坚持下去。
三、家长看不懂孩子。当全面开展感统训练之后,孩子的生命成长会重启,如果训练的量不足,会形成孩子自行寻求弥补,变得很“调皮”,家长不明白,老师说孩子会变好,孩子怎么越变越“坏”。身边其他家长对感统理念不了解,不认同,抓住孩子当下的“坏行为”攻击协助者,使得感统训练成了家庭中的矛盾。
四、不了解“摆荡期”。训练一段时间后,孩子发生改变,家长会很开心,认为孩子已经变好了,训练也就放松了。这时孩子的旧网络还没有消退完毕,新刺激停止,旧环境和习惯又给旧网络提供养分,外在呈现就是“坏习惯又回来了”。家长得出结论,感统训练没用,过段时间又反复了。
五、家长没时间。每天半小时的感觉统合训练,对于一个正在发育中的孩子而言,是非常必要的。然而现在这个时代,家长们生活压力较大,工作繁忙,内心焦虑,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。
六、很多家长自身双侧分化、本体觉不成熟,常常心被身困,想做,身体却不肯动,最终也不好意思再向测评师求助,孩子就失去了重新成长的机会。
“没时间”、“没能量”、“没方法”、“看不懂”......各种理由不能持续给孩子进行感统训练,其实只要坚持一段时间,就能收到孩子成长的喜悦。